搜索
中渔网 中渔网 钓法技巧 台钓 查看内容

学习钓鱼知识要去伪存真[图]

2017-3-3 17:26| 发布者: 碧海扬帆| 查看: 724| 评论: 0

有了网络,学什么东西都很方便了,想学钓鱼,网上文章与视频有的是,给我们快速提高钓技确实带来很大的便利。但网络是个开放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发表文章的,就不免鱼珠混杂,真假难辨。正确的知识于我们有益,但一些错误的理论却往往令我们陷入迷途,甚至指导着我们钓鱼实践往错误的方向走,要走一段很长的弯路才能明白过来,所以我们不能不认真分析,多加思考,小心求证,以求去伪存真。

 

去伪存真学习钓鱼知识 【转】1

 

包括一些成名高手的理论,往往也不能轻信的。有三种情况不能不想到:一是钓鱼装备、钓法和理论会不断进步发展的,前人的一些钓法、理论会局限于当时的认知能力,已经过时或部分过时,或是错误的,但那些理论文章还在,有人就看到了,以为学到了好知识,不断地转载出来,反而害人,这在论坛是经常出现的;二是一些钓鱼高手可能会自然科学学得不好,逻辑思维能力欠缺,分析能力弱,提出的理论凭着想象、表面化因素多,经不住推敲,他们的历程就象很多运动员、影视演员一样,从小走偏门,另寻路径求名求利,自然心思不在学习上,不可能搞出象科研人员那样反复试验、论证才形成理论;三是商家和为其代言的钓手为促销产品,故意夸大某些功能,或搞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再牵强附会一些理论,欺骗消费者,带来钓技理论的混乱。

 

就此,想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我的看法,这种例子可以说随处可见。当然可能我的看法也不对,只是希望以此引发钓友们的关注,多作甄别,完善自己的钓鱼理念,起码在论坛里转发别人的文章要慎重,对自己、对他人负责。

 

一、浮漂理论的乱象,钢脚漂的笑话。

 

浮漂样式多变,不容易看懂,也容易被所谓的高手拿来忽悠人,所以理论也是最乱的。下面几句话摘自百度文库专业资料的一篇文章,能进入百度文库,自然是认为好文章,可作经典,但仔细推敲一下就挺有意思了。

 

1、“空心塑料不合适的原因是自重问题,自重太小而上牵力太大而致使讯号出不来,不合适作为好台钓漂的材料。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塑料的热胀冷缩相当大”。这段话只有后半句说到点子上,前半句会给学习者带来很大的误解。

 

任何一根浮漂,我们可以这么来理解和研究它:一是体积,把它当成只有形状与大小,没有重量的真空体,二是重量,忽略体积只有重量的质点,浮漂看成纯体积和纯重量的结合体(物理学里有这种研究方法吧?)。如果能把这个质点下移到铅皮座附近(就想象成一个咬铅吧),主线是不是绷得更紧?灵敏度是不是更高?怎么可能“自重太小致使讯号出不来呢”?浮漂浮力与配重的铅坠两力平衡后,只有下钝的那一段漂尾的浮力才形成上牵力,其余的只存在惯性和水阻力,与“自重太小”是没有关系的。不用空心塑料做浮漂的真正原因是易碎而不耐用,里面是气体,热胀冷缩大,浮力不稳定。

 

还有类似说法,象“自重小不容易抛投”、“自重大稳定性更好、下钝幅度大”等,都是缘于这种错误的认知。自重小了,配坠就得相应增大,哪个更好抛竿啊?“自重大更稳定”这理论不知是怎么得出的,在风浪的强大力量面前,是巴尔彬还是芦苇做的漂,相差那么点的重量又算得了什么呢?肉眼能分辨得出来吗?反正我是看不出来。也许材质更轻,配铅更大,牵引力更强,浮漂就更稳定呢?从杠杆原理角度讲这种可能是成立的。至于走水,是整个线组受到的横向力,与体积有关,材质不同的漂可能也不会有区别,如果这理论成立,那飞铅钓不就比悬坠钓更稳定吗?

 

要我说,只要浮力的稳定性、浮漂的耐用性在我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希望浮漂自身能尽可能轻些。太灵?信号太暴躁?这又成了所谓高手给芦苇漂找的缺点,甚至说成是“因其材质较硬,所以体现出来的讯号刚硬、暴烈”,我们不是可以通过调目与钓目的调整来降低灵敏度吗?而灵敏度差的浮漂可是你怎么调也不能超出它自身的限制的,何况还涉及双钩水下状态、鱼吸食时子线绷起过直的挡口问题。有人可能想到浮漂的重心问题、平衡性问题,认为我这说法是错误的,其实完全相同的外形和体积,用巴尔彬、孔雀羽、芦苇还是更轻的材料制作,重心仅在三五毫米的差别,可能对翻身有些影响,在上下运动方向所受水阻和运动的均匀性方面是没什么区别的。

 

2、“孔雀羽去壳后的质量相当轻,这种材质应该是目前做漂的材质中最轻的……软尾去壳更是钓滑口鱼的利器”。去壳孔雀羽需要采用贯通式玻纤强度才有保障,两头塑形时又要损失密度,整体灵敏度是最低的,是这些浮漂中最差的材质,之所以成为“钓滑口鱼的利器”,不就是因为它“笨”、灵敏度差、小信号反应不出来吗?

 

灵敏度本就没有明确的概念,我们常念道的灵敏度,其实是在讲产生下顿的难易和鱼同一吸力能产生的下顿幅度,从这角度讲,“软尾漂比硬尾漂更灵敏”的说法就是错的,因为硬尾可以做得很细,而软尾不可能很细;但浮漂是用来给人观察的,细尾在3.6竿上能看得很清楚,换到5.4米竿上都看不清了,还有什么灵敏可言呢?这种灵敏度有什么意义呢?软尾因为尾粗,视目复位更及时,鱼讯上下抖动时显得更有节奏感,是便于择口的,所以用于钓滑口鱼,细硬尾此时则会给人软绵无力、跟不上节奏的感觉,从这个角度讲“软尾漂比硬尾漂更灵敏”又是成立的。因为灵敏度概念的错乱,经常混淆使用,给人带来很多的困惑。

12下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上一篇:学钓鱼知识也讲辩证法[图]下一篇:钓法讲究合理性和针对性[图]

中渔钓技检索>>

最新评论

手机中渔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