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竞技钓法]

韩建华垂钓大师谈竞技钓鲫鱼技巧

[复制链接]
查看: 8914|回复: 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01-30 00:28: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韩建华垂钓大师谈竞技钓鲫鱼技巧

韩建华,多年来,他邀高手竞钓,同大师过招,在不断积累中增进技艺,一招一式不失大师风范。

    自1993年起,他靠勤学苦练,博闻强记,在技术自成一体的同时练就了一套识鱼辨口的本领。进入新世纪后,他先后获得过2004年宜春“水峰杯”全国钓鱼大奖赛第2名、2004年“海狮杯”全国钓鱼邀请赛冠军和秦皇岛“绿岛庄园杯”钓鱼大奖赛冠军:并在第一和第五届“光威钓王杯”北京赛区的比赛中获得第1名以及第4届“宝飞龙杯”全国PK大奖赛冠军、中国钓鱼网排名赛第1名;今年又夺得了北京“中胜杯”钓鱼大赛冠军。

   问:一般来说,竞技钓鱼都是先搓后拉,因为不管钓快鱼还是钓慢鱼,引鱼是第一位的。可是您很少用搓,不管钓底、钓过程、打浮,自始至终都是拉饵,难道就不考虑引鱼吗?
    答:竞技钓鱼的鱼情是特殊的,专为比赛而设计,对象鱼具有密度高、泳层厚、规格统一的特点,因此线组、钩、标都可以预选设定,不确定的是饵。混养鱼以养了一年或两年的鱼为主,由于喂养时间长,鱼对饲料构成,包括颗粒的大小、软硬、味、色已经习惯了,所以以原塘颗粒对应鱼的食性,以钓组的灵与钝迎合鱼的口型和摄食特点,这样就形成了专攻某一鱼种的基本策略。
    钓快鱼用拉饵是为了抢鱼,但快和慢又是相对的,一小时钓100尾是快,200尾也是快。同池竞钓,别人钓200尾,你钓100尾,但技术上看不出高低,都是一样的抛钩提竿,造成这一差别的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

1.引鱼滞后,光顾钓不顾引,经常出现一段时间疯咬,一段时间又没有口:

2.线组的运动偏离鱼的行为路线,造成有一口没一口,信号出得太早钩不住鱼,空竿多了就放慢了速度;

3.钓饵不对鱼口,包括味型、大小、轻重、松黏只能被一部分鱼接受,不能被所有鱼接受;4.鱼情变了而钓手还没有感觉到,仍沿用上一场的经验指导比赛。对此,我的做法是:钓慢鱼搓饵为主。但慢不是等鱼咬钩,而是慢中求快,积极寻找和发现钓快鱼的机会。例如像秦皇岛这样的专业竞技塘,混养以大鲫、鲤鱼为主,由于90%的鱼都有了咬钩经验和被鱼钩刺伤的经历,在食的诱惑下虽然聚窝很快,但咬钩极轻,用搓饵必须放过第一信号抓第二口。

然而拉饵就不同了,如果仍以搓饵信号抓口,放弃标尖下蹭半目或一个黑格的小动作就等不来第二口了。其实,除了节省装饵时间这个看得见的作用外,拉饵更主要的是迎合鱼口,在伤嘴鱼吸不进重饵、大饵的时候,轻饵就容易吸入了。另外,拉饵还可以调动和改变鱼的泳层,把本来底摄的鱼逐步引离水底。搓饵钓底时经常会遇到鱼吃抬头饵,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随着钓饵的散落、积聚,其中比重轻的部分因鱼的搅动形成底浮状态。

于是一些争不到沉底饵的鱼就放弃底摄,在离底5~10厘米的位置上摄食底浮饵,如果此时连续地有饵自上而下,鱼会循着钓饵的下沉轨迹节节上升。这样,鱼从1.5米水底上浮50 N100厘米,水线相应缩短,对于争分夺秒,一竿节省1秒钟,10竿就能多上一尾鱼的比赛来说,就成了群相仿效的技术。再有,拉饵轻,同体积相比,拉饵只有搓饵的1/4—1/3的重量,并因其具有松散、剥落,几竿后就形成悬浮状雾化饵区的物理特征,这样十几二十竿之后就形成一个垂直的管状雾区。对于鲫鱼,特别是小鲫鱼来说,就形成了聚窝快、见饵就抢的行为特点。拉饵钓快鱼就是利用了鲫鱼的这一特性,变底层摄食为离底争抢。

    问:同样是拉饵钓快鱼,为什么北方钓手到南方或南方钓手去北方成绩就差了许多?
    答:拉饵看似简单,但作为战略的拉饵和作战术是不同的。前者重味型,后者重状态。如赛前允许试塘的钓场,试钓以寻找鱼的嗜口性为主,以此确定钓饵的味型。不过,不管是偏腥还是偏香,还有味重和味淡的比较,这样经过2—3次试钓确定了,比赛就不变了。然而,有时候试塘得到的鱼贪腥(香)印象到比赛就变了。例如第一场用浓腥饵钓得很好,可是第二场鱼对浓腥有了戒备,特别是嘴上受了伤的回锅鱼,虽然闻腥就来,却触饵即放。此时钓手的应对之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鱼口变化还不明显的时候继续用腥(香)饵,但不用浓腥(香)而用淡腥(香),即在招鱼的同时改善钓饵的昧感。

二是改善钓饵状态,增强钓饵的适口性。伤嘴鱼的特点是吃口轻,如第一场鱼讯是抬标1目和下挫1目半,第二场的动作幅度就只有半目或一个黑格,第三场更是轻得只有一条黑线了。河南钓手总结的钓3目一线,就是指钓猾鱼。然而抛钩就有口说明鱼对钓饵的趋性不减,之所以鱼讯变弱是因为伤了嘴的鱼张口小了,其涉及的可能是钓饵太大、太重,也可能是鱼离底或者钓饵雾化过快。钓鱼人把这种鱼称为半猾口。然而具体鱼情不同,如果是一触即放,待一会儿再来第二口,则要增强钓饵的持钩性,比如拉小球或拉饵后再将饵轻轻捻一下;鱼频繁触饵而信号不规则,说明钓饵的适口性欠佳,如前面所说的浓腥(香)改淡腥(香),腥香结合,甚至无味都是由嗅觉刺激逐渐调整到味觉刺激为主。如果调整味型也不起作用,那说明鱼的咬钩是一种本能行为,此时就只有搓没有味道的小白饵了,目前流行的淡味果冻拉饵也可以归为这一类。

对于适口性,不能只从味型上去理解,还应该包括钓饵的物理状态、线组以及浮标在内。例如,抛足线还是抛八成线、九成线,不仅决定了浮标的翻身快慢,还左右着钓饵的运动状态,并由此主导或迎合着鱼的摄食方式:三是调整钓棚。搓饵适合底钓是由钓饵的黏、大、重以及钓组的钝决定的。拉饵松、小、轻,从入水到浮标定位至少失去了一半重量,钓组显得灵敏。

    钓鱼人都知道,搓饵钓底鱼咬钩稳,动作规范。这是由钓饵贴底溶散,鱼只能自上而下和贴着水底咬钩决定的。拉饵从入水开始就在不断溶散,一旦形成雾化鱼就离底了。这样鱼就有了自下而上,俯冲钓饵和昂首咬钩的机会,鱼讯的不确定即由此而来。然而雾化不是一个层面而是立体的,从水皮到水底到处都有,呈不均衡分布,至于鱼聚在哪个层面钓鱼人看不见,只能在不断地抛钩中寻找鱼层。拉饵出现之初钓鱼人比较盲目,不管鱼离底与否,以引鱼为目的都是前半程无鱼,后半程疯咬。现在则是先拉后搓,讲究均衡上鱼,不管鱼的大小钓快鱼都是抢,就是底层有鱼也不会坚持搓饵,特别是鱼来回放的职业池塘,鱼口轻,搓饵吸不进嘴,只有拉小绒球才能奏效。

    以上只是拉饵的一般规律,具体于不同的鱼情、水情拉饵要有变化。例如上海小昆山的鱼喂菜籽饼,北方喂豆麦类饲料。同样拉饵,上海要用大香,鱼上钩慢的时候要加“药”,而北方只要找准原塘颗粒就不会输。在上海,我虽然试钓了一个星期,但不同钓位的情况没有明显差别,可是比赛就不同了,边位钓得好不等于中间位也能钓好,其原因是忽略了环境对鱼口的影响,说到底是没有真正了解鱼的嗜口特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3-01-30 06:50:50 | 只看该作者
真正了解鱼的嗜口特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01-30 07:58:4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3-01-30 08:14:4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01-30 09:02:0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01-30 09:37:35 | 只看该作者
有些深奥,慢慢理解吸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01-30 09:44:13 | 只看该作者
都是大师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01-30 10:02:0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01-30 10:19:17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01-30 12:58:3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中渔扫一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