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渔人生活]

古代钓鱼图案(二)

[复制链接]
查看: 5367|回复: 4
发表于 2013-03-07 21: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宋玉和登徒子是楚襄王派去向玄洲学习垂钓之道的,二人学成后一同晋见楚襄王,汇报学钓情况。登徒子以玄洲如何钓大鱼为例,首先介绍了玄洲所用的钓具及其特点:“三寻之竿、八丝之线,饵若蛆 ,钩如细针”。以这样细线、小钩组成的精致钓具,钓大鱼于深水之中,岂能没有技术?那么玄洲是用什么技术来征服大鱼的呢?登徒子继而谈到:“夫玄洲,芳水饵,挂缴钩,其意不可得”,然后大鱼吃食上钩。“退而牵行,下触清泥,上则波 ”。这和我们今天钓到大鱼的情形一般无二。此时,钓者的技术水平是至关重要的。怎样才能不折钩,不断线而又能稳操胜卷?登徒子进一步作了介绍:“玄洲因水势而施之。颉之顽之(注:颉,上。顽,下。言钓者随着鱼上下的挣扎逃窜的力量。)委纵收敛,与鱼沉浮。及其解弛也,因而获之”。玄洲的大鱼钓获了,登徒子的汇报也暂告一段落。从这段描述中,我们不仅看到玄洲所用的钓具之精,也看到了当时钓具制作工艺的水平之高。这场惊心动魄的钓鱼,无处不透着玄洲丰富的垂钓经验和娴熟的钓鱼技术。宋玉在登徒子之后也谈了关于玄洲钓鱼的看法:“今察玄洲之钓也,左挟鱼 ,右执槁杆,立于横淤之岸,倚乎杨柳之间,精不离乎鱼啄,思不出乎鲋鳊”。在宋玉的话中,玄洲置身柳岸河边,专心至致地钓鱼,并不是一种快乐之事,也无什么享受之益。在他眼里的玄洲不过是“形容枯槁、神色憔悴,乐不役勤,获不当费,斯乃水滨之役夫也……”。看来,对于钓鱼这项活动自古就有褒贬之异。尽管宋玉和登徒子对于钓鱼活动的看法有着分歧,但对玄洲钓鱼技术的叙述却是非常客观的。宋玉不仅是这次交流钓鱼技术的当事人之一,而且作《钓赋》一篇,生动地记录了这段故事,为我们留下了一篇难得的有关钓鱼的史料。
  《列子.汤问篇》
  “詹何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条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 流之中,纶不绝、钩不伸,竿不挠”。
  “独茧丝为纶”既是用一根蚕丝作钓线。按常理说,一根蚕吐之丝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充作钓线的。如果詹何所用之钓线确是“独茧丝”的话,那么宋代汉水渔者们使用的“蚕肠”钓线的制作方法就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詹何可谓是钓鱼的行家里手。“独茧丝为纶”说明当时对钓线的制作和使用是有一定知识和经验的,也懂得在拉力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采用较细的钓线以提高灵敏度。“芒针为钩”即用细而小的针制作鱼钩。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金属鱼钩的制作方法,除采用范模浇铸之外,锻造制钩工艺已经出现。“剖粒为饵”是将谷物加工处理而制作的钓饵,应用比较普遍,这是当时制饵的方法之一。在谈到钓鱼技巧上,詹何更是见解非凡。楚王向他请教这方面的知识时,詹何说:“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之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之见臣之钩饵,就沉埃聚沫,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强,以轻制重也。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将亦奚事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03-07 21: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渔文化,跟帖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03-07 22: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03-08 08: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13 21: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高兴和您这样果断、智慧富有经验的人共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中渔扫一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