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传统钓法]

如何在大水库选择钓鲫鱼的位置

[复制链接]
查看: 289|回复: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04-01 09:56:4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鲫鱼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鱼。我们可以在河流、湖泊、水库或黑色的坑中看到它。作为一种一年四季都常见的鱼,它成为许多渔民的目标。在黑池或水库上钓鲫鱼,选择垂钓位置是钓鱼者要做的第一件事。今天我们分享下如何在大水库选择钓鲫鱼的位置。
  
  如何在大水库选择钓鲫鱼的位置

  在养殖塘里,钓鱼的位置对鱼获会有影响,但是差别不会太大。在大中型水库湖泊钓鲫鱼,钓位的选择就是钓鲫鱼的第一要素了。钓技、饵料一定会影响收获的多少,位置却决定是否会当空军。关于钓鱼选位的重要性和选位的方法,民间有许多著名的谚语,许多大师也有精辟的论述。然而,每当我们面对那烟波浩淼的水面的时候,还是会有些茫然,不知道在那里下钩为好。

  其实,鱼类没有人类那么丰富的情感,更没有对事物的逻辑判断能力,根本不具备和人类较量的智商。说简单些,鱼类每天的活动仅仅是围绕着寻觅食物这一个主题。鲫鱼生活在食物链的中下层,为了生存和繁衍,本能地会选择最容易获取食物,又比较安全的生存环境。这样来看问题事情就再简单不过了。

  鲫鱼的食物,以其生长发育的阶段不同而不同。在幼鱼期完全以水生的轮虫、草履虫等微小的水生生物为食。稍大以后摄食个体较大的枝角类和桡足类水蚤虫。这些都是营养极为丰富的天然食物,有利于身体的迅速生长。个体长成以后,必须摄食可以提供更大量营养,食物来源更加广泛的水藻、水草、昆虫、软体动物和小鱼虾等等食物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大型的水库、湖泊,一般不会投喂饵料,几乎完全依靠天然的食物链维系鱼类的生存繁衍。水藻和微生物处在食物链的最下端,其上是水蚤虫、昆虫和水生软体动物,小鱼虾在食物链的中间,最上层的是肉食性鱼类。而食物链上层的鱼类的排泄物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反过来促进低等水生生物的生长。

  最适合水藻、轮虫、草履虫等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是水流变化不大,深浅适宜,水草丰茂的水体。在这种地方因为水草的光合作用而含氧量较高,吸引了更多的鱼类逗留。鱼类排泄的有机物质多,创造了低等生物良好的生存条件。在这样的环境里鱼比较多就不奇怪了。而太深的水底缺少阳光,水生植物和水藻缺少良好的生存条件,也无法通过光和作用产生氧气,使水太深的地方缺氧,鱼类的生存环境恶劣,当然也难以钓到鱼了。

  鲫鱼处在食物链的中间,既需要捕食大量的低等生物和小鱼小虾维持生命,繁衍后代,又要躲避翘嘴鲌、乌鱼等多种肉食鱼类的追捕。出于本能,会更喜欢饵料丰富,多水草,多障碍的水体。这样进可以方便地摄食,退可以安全地逃避强敌。

  明白了这个道理,对钓位的选择就不难了。在水库、湖泊钓鲫鱼,一定要根据当时的季节,选择那些适合微生物生长,水流变化不大的水域。找那些多水草,多水下障碍,水下地形哟有起伏变化的位置。尤其是要找地形高低变化的结合部。这种地方有鲫鱼赖以生存的丰富的天然饵料,还给弱小的鲫鱼安全感。一个这样的位置有时候光凭眼睛看是不行的,需要在鱼钩上挂重物耐心地大面积地逐一试探,找出最佳点。有条件时还要下水摸索一番,弄清楚水下地形和收获的关系,这就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湖水消退后要留神记住各处地形,今后肯定会更轻松地帮助你找到理想的钓位。在野钓中常常发生这样的情况:两人相隔不远,一处频频上鱼,另一处却收获甚少,那往往就是地形差异的影响造成的。

  钓鲫鱼要靠近水草,这个道理谁都明白,需要弄清楚的事,靠近水草是指靠近金鱼草等天然水生的水草才有好的效果。靠近紫藤泽兰(俗称水花生,革命草)等陆生草的效果则较差。这种植物常常是在水面蓬蓬勃勃地一大片,水下则是空荡荡的。表面上距离水草很近,实际上还远着呢。需要设法真正地靠近水下的水草,有时得拨开水面的藤蔓,从缝隙中间垂钓。至于刚刚被水淹没的蒿草等杂草,那就要敬而远之,那种地方钓到鲫鱼的可能性很小,损失鱼钩的可能性倒是很大。

  有人喜欢在别人反复垂钓的地点下竿,那里肯定能够钓到鱼。但是这种地方由于反复垂钓,鱼的密度大大减少,而且久而久之招来一大群小杂鱼,收获往往不尽如人意。寻觅到一个很少有人垂钓的地方,往往大获丰收,那种成就感带来的喜悦,正是野钓的魅力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中渔扫一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