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海钓技巧]

侃侃深海船钓技巧经

[复制链接]
查看: 1332|回复: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04-30 14:06: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侃侃深海船钓技巧经


    《道德经》中有句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说得是善于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的,了解自己的人才是高明的、最有智慧的。看到三千年前道家宗师的论述,真是有些怀疑:难道古人比现代人聪明,更有智慧?

    当今世界这句话被诠释为:战胜自我。人是不能战胜自我的,因为人即便智慧到当今、乃至将来,他永远也脱离不了动物的本能,脱离不了低级趣味,他和他们只能压抑、控制自己的奢望和欲望。所以圣人说:自知者明!

    看了唐李世民的贞观之治,颇有感触。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确实能“知人善用”,更竭力做到“自知者明”。唐初贞观之治时期,为官者不贪,魏征死时,蔽室狭窄,李世民为了让众人参加他的葬礼,只好另修庙宇用以哀悼,这个庙宇就是后来的“魏征”庙。为官不贪,民风自纯,上梁正直,下梁何歪?!

    扯远了,还是说说钓鱼的事吧。

一,不做渔具的“农隶”

    文化是脱离不了时代局限的,同样同时代的文化又有千奇百怪的差异。大连是一个年轻的移民年轻的城市,受外来文化和异域文化的影响较多,就像一张白纸入赤缸自然红,染黑色岂能白?!无论衣食住行,大连总是走在风口浪尖上。

    受地域限制大连地区的海域的鱼种鲜有大型鱼类,即便是大家津津乐道的“黄尖子”,最大个体也不超过百斤。因此,小而精的渔具自然就在大连地区盛行,这就形成了高端的渔具以日本制造的渔具一枝独秀的局面,而低端渔具则是百花齐放,各取所需。垂钓技法也深受钓者手中的钓具的影响,老一派的手提线钓法,用具物廉,手感直接,不失为船钓的古典技法。但其收放繁复,消耗体力;线径粗大,不宜远投。线径粗大又造成水阻增加,海流湍急时又必须加大铅坠的重量。对付表层水域的鱼种和更深水层的鱼种均受到无法克服的限制,因此,在现代垂钓中正逐渐消退。做为深受老一代垂钓者影响的我们这一辈人,随着越来越多的乘坐快艇、游艇到更远、更深的海域垂钓,手提线无论从体能上、方便程度、减少和同船钓友缠线等几方面考量,都无法“与时俱进”,它正在和我们渐行渐远,“无可奈何花落去”。

    高端消费非贵族,这个观念必须树立。手提线虽然受到诸多限制,但在近海船钓中仍不失为最廉价、最有效的垂钓工具,“革命传统”不能扔、“革命传统”也扔不得。钓鱼工具千差万别,钓到鱼才能体现出工具之“用”,而千万不能变成工具的“农隶”。

二,垂钓之法

    技法的“技”字,从字面上讲“技”就是“用手支持”,可见,“技”是以人为本的。工具只能将“技”发挥到到极致,但离开人的“手”,工具便是无水之源、无根之木了。

    再看“法”字,字面上看就是“逝水”。我的理解有两个方面,一是“法”不传、不继承,必然丢失,如同孔子看到奔腾的江水所发出的感叹一般:“逝者如斯夫”。二一个层面,就是水无定势,更无形。既然“法”无定势,学法之道就一定不拘泥于前人的经验,既要“顺势”(借鉴前人的经验),又要“助澜”(有所突破)。从更广的方面来看,不断的探索、突破才是求法之道。一味的追求、格守前人之法,最高境界也就是个“技”者。

    善于用纯熟的技法与工具完美的结合,是垂钓的根。求法要站在大量的实践和纯熟的技巧之上,失去“实践”而求法、变法,只能是“失街亭”的再现。

    求法之路荆棘坎坷,失误、失败在所难免,得失一瞬间,关键看你是否当得了“塞翁”。

三,渔人与鱼人

    据说钓鱼人的最高境界是挥洒随意、物我两忘,我是解释不清,也体会不到,估计是至死不明。至少我遇到的钓鱼人,没有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的,连沾边的都没有。

    记得刚刚学会比较系统钓鱼的时候,疯狂的买东西,现在看来许多钓具是可买可不买的,还有一些就是根本用不上的。岸钓到1999年的时候,西马诺竿和轮共计11套,国产的竿和轮也不下十套,至于竿包、竿架、行头不计其数,开一个小渔具店没有太大问题。

    97年开始陆续上船钓鱼,头两次交上船费,没上船先吃六片晕船药,上了船依旧晕的一塌糊涂,从船出港的那一刻起,就趴在船舱里睡觉,海钓视频http://www.fish960.com/list-haidiao.html 根本睡不着,只能一个姿势,不敢转头、不敢翻身,船到港我下船,回家晕船药的“劲”还没过,接着睡!后来有一次我们乘坐“大喇叭”的“木篓子”到圆岛钓鱼,我一边钓一边吐总算没有躺下。再后来,我连续上了半个月的船,晕船药也从6片减到4片、3片、2片,约有半年时间只吃一片药也能坚持一天。现在我只要一看见晕船药就晕,吃晕船药的直接后果是记忆力减退,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从2002年起,我成为一个鱼人。鱼人的最显著特点就是愿意讲、愿意听、愿意信,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如果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鱼人就是竖着耳朵、张着嘴巴钓鱼。只要一听说哪儿哪儿出鱼了,托关系、找门路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去。坐在渔具店一听说某某钓上20斤的大黑鱼,想都不想照葫芦画瓢立马买一套和那人一模一样的“家什”。然后就照猫画虎地向别人再讲一遍,不添油加醋的是老实鱼人,讲得活灵活现,甚至非说自己就在同一条船上、亲眼所见的鱼人,大有人在。我就是这样一步一步,从一个初学者混进鱼人的队伍里了。

    在鱼人的队伍里混久了、混熟了,就慢慢看出点门道了。原来会钓得不讲,讲也不讲关键的问题;不会钓得特别愿听传奇,也愿意以讹传讹。后来领悟了,钓鱼必备的两个条件:要么有钱,要么用心。有钱可以自己买船,请最好的船长,买最贵的钓点。用心待他人、真心待钓友、热心帮朋友,也是通向渔人的捷径。

    渔人应该是大度的,渔人不说假话,渔人也绝不妄自菲薄。

四,三进三出

    唐诗有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看似简单的道理,但,真正能体会到这里的奥秘,却非要有一定量的积累才能领悟的。垂钓的“入”很重要,也是必须的。没有入,就没有悟,没有悟,再奢谈所谓的出,根本就是纸上谈兵,舍本求末。

    这个“入”的过程就要视个人的机缘和悟性了,有的人聪慧巧能,入得快,领会的深;有些人勤能补拙,点点滴滴,扎实稳重、步步为营。也有人好高骛远,得陇没成却望蜀,自然就始终站在大门外了。这个“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先明白后糊涂,而且是越明白糊涂的越厉害。一旦有一天,突然之间豁然开朗了,那就是“出”门了。

    这个门一出,就意味着你已是渔人了。渔者为娱而渔,就有了终身的受用和愉悦,岂不快载!

    二入,就是所谓的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如果说你已成为一个渔人,只是第一次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此时绝大部分人都对垂钓理论如饥似渴的学习。尤其是曾经遇到的困惑和难点方面的理论,更是逢文必看!此时,再带着疑惑和对理论的验证去实践,这便是“二入”。

    此番之“入”,便除却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烦恼,而识了“庐山真面目”就是因为你已站在比庐山更高的山了。真可谓:跳出五行外,笑谈人间事。一个理性的钓者垂钓之时,虽难以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最少不必为三五斤鱼烦恼了。此时的钓者对胜负、高低、强弱就不会太在意了,无为而无不为。更不会为自己的无知而感到羞愧和窘迫,老子云: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如果你能从二进宫走出,那么你大概就进入挥洒自如的大师境界了,这一节就需要大师们自己来讲了。

   借老子一段话,愿钓者无疆:大白若辱,大方无偶,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9-11-13 20:52:14 | 只看该作者
雷霆万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中渔扫一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