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浮漂]

三支浮漂钓天下[图解]

[复制链接]
查看: 3743|回复: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09-04 14:36: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支浮漂钓天下[图解]

笔者经常选择和购买浮漂,发现所有浮漂其实都有固定的造型,根据参数确立的比较符合使用情况的几种造型,笔者选择了三种相似的浮漂。在日常垂钓中,根据鱼情的变换,我们可以相互交替的使用这三种浮漂。 以最大限度的对付各种鱼情。



本片文章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浮漂的选择。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休闲钓,只需三只浮漂即能达到应变自如的效果,在下文中,笔者就这两个问题做出一些说明,希望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效果,也希望中渔网fish960.com钓友们提出宝贵的意见,我们共同进步。

“爱钓鱼,爱生活!”是中国钓鱼运动协会倡导的理念。中国钓鱼运动协会致力于推动钓鱼运动的制度建设和标准化建设,不断丰富钓鱼文化建设,进而全方位引领提升钓鱼运动品质,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开展,服务于体育强国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浮漂的购买和挑选

在日常垂钓中,钓友们总会为购买和使用浮漂而产生些许问题。常见挑选浮漂的方法多为四步:

第一步,旋转浮漂,由漂身反光和手摸的感觉中得到浮漂表面是否光滑,涂层是否均匀。浮漂摩擦系数较小,水阻较小,在出现下顿或者上顶的口时,会比较有利一些。

第二步,看浮漂的漂型设计是否垂直,漂身是否完美。

第三步,掂量浮漂的重量,是否轻盈。现在多说的吃铅比,说道吃铅比,首先需要一个前提,即,两只浮漂的吃铅量相同,吃铅量大小相同的浮漂即为同等大小的浮漂。选两只吃铅量相同、造型相似的浮漂作为对比,当浮漂自重越小,也就是说浮漂越轻时,它的体积越小,在水中的水阻就小一些,直观看来就是更灵敏。

第四步,观察浮漂漂脚漂尾,浮漂的漂尾一般由橙黄、红、绿等各种颜色组成,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视觉,选择自己觉得比较醒目的那一只。

以上四点是浮漂的简单鉴定,一般浮漂的质量在实际使用中会比较明显的体现出来,比如,将浮漂加上铅皮后调整出四目,放入调漂桶中,根据浮漂目数的变化可以判断浮漂是否吃水。调漂图解:http://www.fish960.com/thread-28074-1-1.html 另外,浮漂的同心度是比较难以判断的一点,但如果一只浮漂同心度相差太大,达到毫米的量,那么在实际钓鱼时,频繁提竿、抽窝后,浮漂由于同心度不佳,容易出现一定程度的爆裂。

二、三只浮漂打天下

这个题目也许说的比较大,但笔者意在说明,每一只浮漂其实都能钓鱼,台钓浮漂之所以造型多样,是为了更精致的适用于各种鱼情,达到应变自如的效果,钓更多的鱼!

1.浮漂的吃铅、身径、身长对比

首先,我们观察图1、2、3。这三副图标明为鲫鱼漂,其实,这只是一种比较笼统的介绍。因为在应对许多鱼情时,比如轻口、池钓、微风的情况下,使用鲫鱼漂、细线组小钩也可以垂钓老鱼、滑鱼、受惊较大的回锅鱼,一般这些鱼由于各种原因,身体状况会较差,因此可以使用相对较小的小钩细线来垂钓。并且,在此时,使用细长身鲫鱼浮漂,更加有利鱼看清楚轻微的吃口现象。另外,如果鱼群上浮,则我们可以选择枣核型浮漂,这样一方面达到灵敏的效果,一方面可以利用其横截面较大,下沉较慢的原理,达到钓翻身、行程、截口的效果。

那么,1、2、3这三副图中的三只浮漂有什么差别?

首先,这三只浮漂采取同样的材料制作。第一,观察它们的吃铅量。第二、对比身径,也就是浮漂的横截面直径。 第三、对比身长。

体积的不同、浮漂收肩角度的不同,造成了它们最主要的差异。图1和图3浮漂对比,在身径相似的情况下,图3浮漂较长一些,因而吃铅量较大一些。许多钓友多说短身、枣核型浮漂比较灵敏,这种说法是对的,但需要有一个前提,即相同材料,身径相同。在这样的前提下,浮漂身长越短,吃铅越小,自然就达到”灵敏“了。

但如果相同材料制作的吃铅相同的浮漂,做成枣核型甚至是球型和做成细长身的差别,绝对是十分明显的。如果不打行程、不钓浮鱼,一般细长身浮漂出口的情况会好一些。

休闲钓时,一般浮漂的造型多为长枣核型,主要还是将浮漂的横截面积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让钓友们更多的看到下顿的口。

如果是钓浮鱼,使用短枣核,横截面较大的浮漂,则多是抓鱼在上层吃口后,浮漂失去铅坠的牵引力,横移或者上顶的口。但这种情况需要鱼的密度稍微大一些才能实现单一的抓上顶口。

根据身径等参数的不同,再对比我们垂钓的鱼情,即可挑选出比较合理适用的浮漂。

图1



图2



图3



2.浮漂的吃铅、身长、脚长、尾长、尾径的区别

浮漂的脚径最直观的影响是对漂座的要求。漂脚越粗,就需要更大号的漂座去配合。从结构上来说,漂脚越细,对浮漂自重影响越小,且下沉时,水阻也相对小一些。但这需要一定前提的对比。

下边两只浮漂,标明为混养漂,但其实根据身径、身长、吃铅的对比,均比图1、图2、图3要大一些,其原理也相同,再次不再赘述。只说明漂尾的长短、直径问题,漂尾越长,一般需要配合同样长的漂脚或者做成细长身,以达到翻身的需要。

在此说明钓行程的机理,什么是钓行程?

浮漂的漂尾长短主要是根据所钓水层的不同而设计的,一般长尾浮漂适合钓行程,因为尾长,下沉时,可以看到更多的水层情况。打行程主要指的是,抓取浮漂从饵料下沉,到浮漂到位这一段时间的所出现的鱼口。一般如果鱼密度较大,很可能出现饵料入水、浮漂翻身就有咬口的现象。而更多时候,我们钓行程钓的是慢鱼、浮鱼,因此鱼口主要出现在浮漂翻身过后,开始下沉,直到下沉到位后出现的鱼口。这段鱼口主要和浮漂的尾长有关,漂尾越长,所看到的这段鱼口越多,而浮漂横截面越大,水阻越大,因而漂尾下沉入水的时间越长,可以说延长了饵料下沉的时间,更有利于特定鱼层的鱼儿吃饵。

因此,长漂尾有利于看到更多的鱼口,而漂尾的长短、粗细,则对浮漂的自重有一定影响,因而影响到灵敏度。

这在直观上,主要体现在顿的区别上。与浮漂的漂目的长短也有很大关系。

相同的前提,浮漂各项参数均相同,但漂尾粗细、目数长短不一致的情况下:粗而短的漂目,在浮漂受到相同的力的时候,下顿较小。细而长的漂目,在同样的力的情况下,下顿幅度会大一些,直观看来,感觉较为灵敏。

另外,如果浮漂漂尾长度和直径相同,目数较短而密的浮漂,比目数较长而少的浮漂要更容易分辨鱼口。但如果距离过远,细目漂则会令钓者感觉看不清,因此细目浮漂多用于春季浅水、短竿钓鲫鱼

图4



图5



3.巧克力球型浮漂。

这种浮漂由于漂身总长较长,为了实现翻身,往往做成球型、如图7。

图6也是一种巧克力球型浮漂,但浮漂下方收肩较缓,鱼口会好一些,相对于急收肩的球型浮漂,顿口时鱼口会更清晰一些。

图6



图7



最后,用一幅图来为大家说明浮漂各个部分的作用。希望对大家能够起到补充作用。上述三种浮漂,在应对不同水深、不同鱼情时,交替使用,即能达到应对各种鱼情的效果!

另外谈谈吃铅比,其实看下面的图也能得出结论,其实对于浮漂:相同吃铅量的情况下,合适的造型合理的吃铅比就可以了。浮漂造型如图所示,只是漂肩锥度、漂身长度、漂身横截面积等参数不同。

提出吃铅比其实是这么个意思:比如,相同造型的塑料浮漂和相同造型的巴尔杉木浮漂、可能在钓鲤鱼时,巴尔杉木的好点,因为塑料票吃铅比太大了,而巴尔杉木相对低。调漂视频http://www.fish960.com/list-tiaopiao.html 但如果把巴尔杉木换成芦苇,则又感觉出口多一点。吃铅比的提出可能是根据材料提出的。相同体积、造型的浮漂,材质不同,自重不同,所以吃铅就不同了。

相同吃铅的浮漂,吃铅比越大,意味着浮漂体积可以越小,因此才得出越灵敏的结论。

浮漂灵敏度和几个因素有关:
1油漆,不同的油漆摩擦系数不同。
2.材料,不同材料自重不同。
3.造型,相同体积的同种材料,制作成球型和细长身出口肯定不同。
4,调钓,调钓主要是在无法改变浮漂材料和造型等固有属性的情况下,改变浮漂配重从而人为调整灵敏度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6-09-04 15:41:2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6-09-04 18:45:1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分享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中渔扫一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