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葫芦岛]

黄尾钓法之 钓黄尾鲴鱼调漂(钓底主钝)转

[复制链接]
查看: 1946|回复: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09-22 13:54: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手竿台钓黄尾鲴鱼如今逐渐形成了应当钓顿的共识,并认识到钓顿不仅是基于黄尾鲴的口型,更是取决于黄尾鲴特殊的索饵方式——啃食。黄尾鲴才会成为人们最容易钓获,也是钓获量较多的鱼种。也正是基于黄尾鲴这样的摄食本领,我们可以料想,它的吃口也是不会“轻”的。某日将原来钓3目调到8——10目,心想就钓死口,钓几条算几条,不求鱼只求轻松。然而见证奇迹的时候就这样发生了。此时,假动作几乎不见了,其漂象或是轻轻的往上送1——3目,然后就是一个大幅度的匀速下沉,或是直接一个大幅度的匀速下沉,而且都是正口,钩刺入深。由于因黄尾尾部的触碰主线或水流带动主线,黄尾刚要吸入钩饵,钩饵在黄尾索饵动作的作用下又移动了,故它就不停的追逐饵料,反应到浮漂上就是不断的慢慢的上升,或慢慢的下沉。而下顿的动作也就是它追逐到钩饵时,为不使钩饵再次移动的一个快速的吸入的一个动作在浮漂上的漂象。

  如果钓5目以上,此时钓组在水底的状态是钩饵、子线、连接环,甚至主线的一部是横卧水底,钩饵离垂直水底的主线就有了一定的距离,黄尾索饵时,其尾部就不易触碰到主线,黄尾索饵游动造成的水流对主线影响也不大,故假动作几乎很少,且钩饵也几乎是顺着陡坡静静的停留在一个位置,这就大大的方便黄尾索饵,当它吸入钩饵后,不致同类或其他鱼类抢食,就会快速的游离,故反应到浮漂上的漂象就是匀速的大幅度的下沉(上浮的情况极少)。二是短子线(0.6号,5——7厘米)的作用就是提高钓组的灵敏度,以弥补钓顿的不足。如果子线过长,入水后就会呈弯曲状,当黄尾吸入钩饵后,反应到浮漂上信号就要比短子线的钩组慢,甚至入水后还会折返到垂直水底的主线附近,而短子线几乎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基本上是平直的卧于水底。三是不易惊动窝里的鱼。这样的钓顿法,黄尾可以稳稳当当的吸食,吸入钩饵后游动,带动浮漂匀速下沉,此时提竿,无需抓顿口那样突然有力,而是顺势的提竿,由于平卧水底的线组较长,提竿后就有一个缓冲,不致使黄尾突然的受惊,当它明白被擒,此时黄尾已离底有一定的距离了。
以往抓顿口,钓者是精神高度集中,目光紧盯浮漂,突然见到顿口,本能的就会猛的起竿,黄尾在原地突然被钩住,也会本能的激烈挣扎,这就势必惊动窝里的鱼群。四是这一钓法让钓者轻松了许多。钓时,不必紧盯漂象去抓那只有半目或一目,甚至是一个轻轻的不甚明显的微小的下顿,且一有风浪就更不易抓口。而此钓法,虽要看住漂象的变化,,但不必紧盯那个顿口,只要黄尾有吃口,一般情况下都是较大幅度的下沉,且不是一下沉就起竿,可以待其下沉3目以上再起竿也不迟,有时候甚至是没漂也能稳稳当当的中鱼,且大都为正口,钩刺入都较深。即便有些风浪、暗流也无碍,因为露出水面的浮漂目数较多,非常显眼,下沉动作也是如此。

  在具体垂钓中,打窝后,先以3——4目施钓,搓大饵。当发现有吃口了,即调高目数致6——8目,改拉饵,并不时的以包食的方法施以几竿,做补窝。漂微动大致可不理,且往往是黄尾索饵后准备游离的前兆。如果,漂微动后久不见漂大幅度下沉,则提竿换饵时稍用点力,因为当窝里黄尾不多时,单个黄尾往往会将钩饵含在嘴里,在原地停留悠然的吸食,此时起竿偶有意外的收获。

  鄙人认为,纠正黄尾鲴“吃口轻”的观点,对今后提高和改进垂钓黄尾鲴的钓技和水平是有实际意义的。首先是在钓组的搭配上,细主线、小号漂、短子线、小号钩会减少黄尾鲴摄食时所形成的涡流的影响,从而减少假信号。其次在饵料的选配和制作上,注重的应是饵料的味型和恰到好处的附钩性。再次在钓法上应当根据季节气候、钓点地形、水流风向等,把握好钓顿的节点,使浮漂产生的信号有力、明显,并易把握起竿的时机。最后就是在钓点的选择上,陡坡优于平地,泥坡优于岩坡;而在黄尾鲴产卵期,沙土混合的缓坡则为最优的钓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7-09-22 14:55:5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中渔扫一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