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钓位选择]

夏秋钓鱼钓位选择迎风口的原因分析

[复制链接]
查看: 3029|回复: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07-10 12:3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夏秋钓鱼钓位选择迎风口的原因分析

  “鱼随风移居于下,大鱼逐浪小处静。”钓鱼人总结的这条经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综合池塘鱼类活动规律而得到的。是指导池塘钓鱼的诤言。鱼类生存于水的主要活动是游泳,目的是索饵和寻找适宜的生存环境。池塘的有限水域提供给鱼的空间中有无食物和足够的氧气,两者比较起来,后者是生存的第一要素。养金鱼的人可以十天半月不给鱼喂食,金鱼照样游动自如,但随着气温的增高而水温相应提高时,水在鱼体排泄物的污染下先是浑浊,继而变色,若此时鱼缸在室内则难免有一两尾金鱼会翻肚死亡。这是水质变化后微生物和鱼争夺氧气以及水温增高降低了水的溶氧量造成的结果。如果养金鱼的人较勤快,临晚把鱼缸般到室外,使敞开的缸口接受风的抚拂,金鱼的日子就好过多了。更积极的措施是给鱼缸换水,让溶有充足氧气的新水代替旧水,则金鱼必无死亡。

  举上述例子,虽不能与池塘中的鱼相提并论,但共同之处是鱼依赖氧气维持生命。当水中的氧气减少而威胁到生命的维持时,鱼就会逃离困难水域移向含氧丰富的水域。这在池塘中表现得最明显的就是:风平浪静,水面如镜时,鱼的活动量降低,上层鱼浮至水面停留,一些鱼大口大口地咂水吸取氧气,一些鱼隐在人眼可以见到的浅层水里不游不动;下层鱼中的鲤鱼、鲇鱼跃出水面寻找氧气,更多的是变换生活水层,在悬底一定距离的中下层水域活动。钓鱼人最感头痛的就是这种情况,明知有鱼而不咬钩,为此人为制造和改变水的溶氧量就有了增氧机。这看似非常简单的叶轮搅水,是以激起涟漪来增加水体与空气的接触以溶入氧气为目的的。细心观察养殖池塘的增氧机启动,则可以见到鱼都聚集在叶轮搅起的涟漪中。由此体会“鱼随风移居于下”是因为风作用于水的表面,使下风区水体的溶氧量增大,鱼集中于下风区的原因是那里的环境更适合于生存。

  如果再仔细观察或将钓起的鱼比较一下,则又会发现,上风区也还是有鱼在活动的,只是相对于其他鱼种如鲤鱼、鲫鱼、罗非鱼是比较能耐低氧的。上风区与下风区相比,上风区的含氧量低得多,但如果有限的氧气足以维持生存,它们也会赖在原地。追求单位面积的产量和合理利用水面,养殖池塘注重不同水层的鱼种比例和采用大小套养,不同鱼种分占有利水层,不耐低氧的鱼种随风移居,让出空间给耐低氧鱼种,“各取所需”。一部分鱼留在低氧水区和因新陈代谢活动相对低一些的幼鱼,以及某些鱼种的种群聚集,使上、下风区呈现种群分离而有“大鱼逐浪小处静”的格局。

  池和塘的不同,是池不易形成静水死角,除上风区的弧顶部分应避开外,即使是基本平静的水区也会散布许多底层鱼,特别是鲫鱼好在靠近下风区的深浅结合部集聚,在鲤鱼离去的位置上搜寻残饵,善于选位者可以根据上、下风区不同鱼种所处位置择善而从,也可根据钓具和钓饵在钓点选择上避开某些鱼种,做到有的放矢。我国长江流域和北方广大地区的冬季,池鱼都集中在池中央深水区。钓鱼视频大全
http://www.fish960.com/list-video.html 钓深是各种钓法的重要原则,塘因堤的走向为直线,其形成上风区的两角近似于死水,更因风向变换在四角会积淀许多漂浮物和植物残根茎,是很少有鱼在那里停留的。所以,钓鱼比赛中选塘的上风岸堤是不会有好成绩的,与两角交界的两岸随堤向下风延伸的前三分之一位置也很少钓到鱼。由于塘的水底比较平坦,鱼纵然有潜底的本领也很难找到藏身避寒的区域,这是塘不及池的最大缺陷。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塘底平坦使鱼的分布趋向平均,在下风区会有更多的钓位供多人竞钓,所以标准的钓鱼塘尽管习惯上称为“池”,却是以南北走向构筑的“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3-07-10 13:37:4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07-10 13:53:4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3-07-10 16:13:4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07-10 16:40:39 | 只看该作者
不错、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07-11 09:37:5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分享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01-01 16:33: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中渔扫一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